查看原文
其他

然欤山谈石录 | 异类觉醒——当代赏石风格论的批判

张小宁 中华奇石杂志 2018-08-03


形意之争在艺术圈中由来已久,特别是在国内,由于夹杂中西之辩,这个问题更显得耐人寻味。赏石亦然,我在《然欤山谈石录/入山初探》中有明显站队,主张“形意一体”,这个观点乍眼看来有些“和稀泥”的折中主义,如若放置赏石语境则不然,由于在赏石中我们并不赞赏对自然石人为雕凿,因此由石的天然形态所产生出的“意”纯粹是天意而为。


《札记·大学》:“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;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;欲诚其意者,先致其知;致知在格物。”我是十分赞赏这种格物致知的唯物主义思想,这很符合传统赏石活动的基本规律――形先于意。在赏石中我们只是根据人文的角度加以干涉,最终达到“天意”与“我意”的有机契合,从而达到某种“天人合一”的境界。因此,赏石中意的设立,也就是我们对“天意”加以干涉的切入点,就决定了我们赏石的深入程度。



中国古代思想对“意”有一种层次的分割界定,也就是我们在赏石活动中常常谈及的“意境”“境界”问题。但是,由于中国古代思想、艺术基本处于一种保守的态度,导到对于“意”的分割界定仅仅局限于风格论上。


因此,中国古代绘画总是在一个母题上不断深入重复,加之从封建社会发轫之初集权阶层从未放松对人的思想钳制,从秦朝到清代,中央集权对士的选拔的方式制度基本不变,以及历朝历代众多的文字狱,表里如一地统压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神经,以至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基本禁声。同样中国古代艺术也受到巨大影响,因此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家集体遁逃到同一个母题的各种风格之中。然而风格作为一种表现手法,虽然它可以更容易打动人,但纯粹的风格论所产生的艺术作品,它必然丧失的是艺术作品的绝对内容。



当代古典赏石大致沿续传统范畴,因此也同样跌入风格论的泥淖,例如现在流行的古拙论、风骨论等,无论是借助书画或修辞,它们都严重缺失艺术作品的绝对内容。


因此,赏石如果是一种艺术行为的话,它的绝对内容是表意,也就是“我”说我的话,正如石涛指出"我之为我,自有我在。""古之须眉不能安在我之面目;古之肺腑,不安入我之腹肠。"因循传统,它极大的遮蔽自己,在不知不觉间,“我”便成了传统的喉舌而言不由心。



人们在表意过程中也在不断探索自我,如果用心的朋友会发现,中国山水画发展潜在一条由全景山水到边角山水的脉络,甚至在画面中古代艺术家仅仅关注微小一物,这与中国古代以物喻情、以物喻志的思想有着深层联系,仿佛现实大千世界与作者再无片鳞只爪关系。


物与我在古代艺术家思想中是“我”遁逃到所关注物内的一种拟物化过程,从而使描绘物带有自我个性。例如朱耷白眼朝天的众多花鸟作品,虽然这种发展趋势可以说是某些风格所致,但种种风格正是古代艺术家自我觉察的真实反映,使得古代山水画画面题材从对自然宏大叙事的震慑中逐渐发展出“我”的个性体现,最后在明清时期“癫狂、怪癖”的绘画风格成为滥觞。


了解一定的艺术发展过程,对于我们赏石有着某些思想方向性的指导意义,但我们不可以就此而解决了所有问题,因为“我”人尽不同,“我意”也有不同的发觉,我们不可能再设立某些具体的“崇高”点去阻塞人们的思想。同样,我们赏石也可以从对自然的震摄中不断察觉与表达自己,这样可以从时下赏石以视觉享受或震摄的局限中走出,当然,这种走出并不是不加批判的任意幻想,我们或者可以在艺术演化中得到某些启示。



人的行为都为意义所驱动,赏石也一样,大多数人是将“意义”提到赏石之前,也就是将某些预备好的“想法”套到石上,能套上的便称为好石,套不上的便是差石。这样的赏石方法其实是遮蔽了石本体。石是自然的,它早已在此,因此赏石是先有石,后有意,是意随石立。


我说过“石无不美”,每一件自然之石,本身所具有的形体、空间、肌理、节奏等等都是完美的、它符合造物主的自然法则,如果觉得某一石不美,那是因为欣赏者的“意”达不到石上,这并不是石的问题,而是赏石者的思想观以及知识面所导致的。


我们赏石,并不是为悦目,而是为了某一种“思想”,这既可以是对知识的考察,也可以是对人生的体悟。



对于“意”的选择与表达,我们很难列举一个具体事例进行阐述,这个问题在赏石中尤为微妙,赏石是一种游心表意的过程——即对自然石的赏玩过程达到一种自我满足及自我表达。然而自我满足我们很容易达到,任意一方自然石的赏玩都有可能达到这种自我陶醉的状态,这视乎我们对自然石的期望标准与切入点;而在自我表达方面往往容易陷于肤浅或“词不达意”的囧境,因此,我们在自然石的体察品赏中,反过来也可以不断扩展自我视野,正如弗莱克斯纳在《无用知识的用处》中写道:人类真正的敌人并非是无畏且不可靠的思想家,无论他的思想是对还是错。真正的敌人是那些试图为人类精神套上桎梏让它不敢展翅飞翔的人。


本文刊登于《中华奇石》2018年7期


作者简介:



版式:张阳丹璐

 



《中华奇石》杂志

电话:0951-5036888   0951-5030437

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龙岗街道格水路59号龙园内客家楼 

地址:宁夏银川市湖滨西街281号宁夏奇石馆

邮箱: 

微信:zhonghuaqishizazhi




点击此处:购买2018全套《中华奇石》杂志

点击此处:购买2017全套《中华奇石》杂志



  展会  

● 展讯|2018.7.21阿拉善左旗小品展欢迎您!  

● 现场|大连,灵璧石展出了味道  

● 现场|大连展:与美石有约 


  美石  

● 有画说|画面石,当然要用欣赏绘画的思维  

● 石光片羽 | 国外的奇石什么样?  

● 供石观|古石名品青莲朵  

● 五月“每周好石”投票开始啦  

● 《中华奇石》“每周精选好石”六月第一期美石放送  


  精彩  

● 石头人黄白黑|红水河的一只“鱼雁”  

● 柳州赏石风采录|永远尊重石头的书画篆刻艺术家蒲石  

● 石说新语|这石不卖 

● 毕减索|古典的气韵  

● 平川石话|从雨过天青到筠芝亭一一再说宋明两代赏石风格  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